【介绍】:见许叔微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9卷,已佚。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
病证名。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小儿长期缺乏营养,或乳食伤脾,均能导致脾胃积热,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症见形体消瘦,毛发痿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头骨不合等症。治宜健脾利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之一。即竹筒吸法。详该条。
背脊天柱骨(第七颈椎)以下的第二胸椎的棘突部分。《医彀》:“肩胛际会处为三柱骨。”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弔于外,故不能复转。”即风牵睑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