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仔草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蔡英本草经》4卷。已佚。
即补气。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即肛裂。参见肛裂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兽医。撰有《治马经》三卷。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且排泄物呈黄色而臭的证候。因伤热乳引起胃肠积热所致。治宜清肠和胃。用黄芩汤加减。
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指阳维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相持。阳维为病,苦寒热。”《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浮者,蹔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
病证名。清·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妊娠下元虚怯,寒气所淫,因寒从足起,故两脚胫肿痛,名曰脚气。宜鸡鸣散(苏叶、木瓜、广皮、吴萸、生姜、桔梗、槟榔)治之。”
见《本草纲目·论月水》。即激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