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又名胃疽。指生于脐上四寸中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多由肝肾阴虚,气血暗耗,阴虚热灼所致。症见经闭进而出现骨蒸,五心烦热,消瘦疲倦,颧赤等。治宜滋阴清热,补养气血。方用人参柴胡汤(人参、茯苓、白芍、干地黄、知母、麦冬
即下颌支髁状突。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蚀。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即莲子,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黄芪五钱,当归、蒲公英各三钱,豨莶草、牡丹皮、山甲珠、苍耳子各一钱,玄参一钱五分,赤芍药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臀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