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即噎膈。详该条。
病名。因误食有毒蕈菌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食诸菜蕈菌中毒候》。证轻者见头痛、呕吐、腹泻、昏睡、幻视、精神错乱等;重者可迅速致死。因蕈菌所含毒素不同,按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速发型或精神型,迟
书名。清·高憩云撰。刊于1917年。高氏以问答形式,将外科证治通则及中西治法之异汇为一集。全书凡164问,论证明晰,中西医说互参,学术、临床并重。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现有《高憩云外科全书》等多种刊本。
证名。指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证治汇补·肾虚眩晕》:“人身阴阳,相抱而不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出于肾虚也。”《医略六书·眩晕》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指内发的热毒。表现为痈疮、发斑或吐血、衄血,神志不清,舌绛,苔焦甚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等。
《症因脉治》卷三方。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水煎服。治胆火乘脾,不得卧。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体表血色的变化。《灵枢·癫狂》:“候之于颜,……血变而上。”②血分的病变。《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本书根据明·龚廷贤所撰《药性歌诀四百味》(又名《药性歌》)的原文,在原书四言歌诀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删去了不切实用的内容,增入了语译注解,同时对不常见的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