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痹

热痹

病名。又称脉痹。出《素问·四时逆从论》。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并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烦闷,口渴。治以清热祛邪,宣痹止痛,宜白虎加桂枝汤升麻汤。若风寒湿邪未尽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热毒盛者,用《千金》犀角汤加减。本病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急性发作期等疾患。

猜你喜欢

  • 寒石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 铃铛菜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鹘眼凝睛外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鹘眼凝睛。详该条。

  • 荷鼻

    出《本草拾遗》。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

  • 舌纵

    病证名。系指舌本伸长,收缩无力。《灵枢·寒热病篇》:“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吐出口外而不收,肿胀多涎,脉多洪数。治宜泻热解毒,清火涤痰,用黄连温胆汤、三黄凉膈散等加减。热病伤

  • 小儿盗汗

    病证名。《幼科类萃》:“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小儿药证直诀》:“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用止汗散。”《幼科发挥》:“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婴童百问》:“小

  • 髀枢

    ①又名机。骨盆外方中央的髋臼部位,为髀骨嵌入之处,有转枢的作用,故称。《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即髋关节。②股骨大转子部位,位于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显著隆

  • 良方集腋

    书名。又名《良方集腋合璧》。2卷(又有4卷本)。清·谢元庆编集。刊于1842年。本书是民间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为头面、耳目、口鼻齿舌等32门,集录约400余方,选方颇精。

  • 熊胆草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土茴香

    见《中药志》。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