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器
即温灸器,见该条。
即温灸器,见该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①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是指体表上的肿疡、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皮肤病等的总称。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
病名。由皮痹发展而成,也有称为皮痹者。《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录·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症因脉治·肺痹》: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臑骨即肱骨。多因跌打、坠撞而折伤。通常易发生肱骨头部、干部、踝部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有骨声,甚则出现假关节。折端有移位者,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无移位者,夹
灸法之一。见《针灸逢源》。《理瀹骈文》载阳燧锭的制法: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依次入川乌、草乌、蟾蜍、硃砂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各二分,搅匀后倒入瓷盆内,荡转成片状,剪成麦粒大小
出《本草经集注》。即桐叶,详该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专研妇产科,采集方书,于1730年撰《胎产心法》3卷,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胻骨包括胫骨、腓骨。多因跌打、碰撞所伤。可有单断、双断或横断、斜断等。局部肿胀、疼痛,甚则折骨锋穿破皮肉,功能丧失,也可有异常活动及骨声。无移位者,只夹板固定;移位者可在
【介绍】:清代医家。字玉文。金川(属浙江)人。撰有《盘珠集胎产全集》、《医方一盘珠》(1749年刻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