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癍疮,即痘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余热上攻睛瞳所致,宜用红花散,清热散瘀。”详痘疮入眼条。
综合性医书。敦煌出土卷子。原题陶弘景撰。记五脏辨证,各脏腑大小泻补四方。另有救诸病误治方、救诸劳损病方、救卒死方、二十五味药物变化图说及治天行病经方等。原帙已佚,现仅存两个传抄本。
见《审视瑶函》卷五。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视物异色。见复明散条。
【介绍】:见陈良佑条。
经穴别名。①出《普济方》。即太溪,见该条。②出《太平圣惠方》。即昆仑,见该条。
针刺术语。《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用针时,通过缓慢的提插,以诱导邪气疏泄,引导正气恢复,达到扶正驱邪的效果。
即尽根牙。
证名。《外科启玄》卷一:“疮疡麻木而不知痛痒者,是气虚而不运,又兼疮毒壅塞,经络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无也,亦分轻重耳。盖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大抵未溃之先有麻木者,毒塞轻重之分也;已溃之后
与真阴相对而言。即肾阳。详该条。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