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肿

气肿

病证名。①指水肿气滞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气肿者,皮厚,四肢瘦削,腹胁胀膨。”多因气滞湿郁水凝所致。治宜理气化湿,消肿除满,用橘皮煎丸加味枳术汤控涎丹、推车丸、增损流气饮等方。参见水肿条。②指皮肤局部肿痛。《诸病源候论·气肿候》:“气肿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才着,便即痛,此风邪搏于气所生也。”

猜你喜欢

  • 胃痈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即胃脘痈。见该条。

  • 忽吉甫

    【介绍】:见忽泰必烈条。

  • 九层塔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兰香草之别名。②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罗勒之别名。各详该条。

  • 苦笋

    出《食疗本草》。为苦竹笋之简称,详该条。

  • 许希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开封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仁宗病,侍医数进药不效,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

  • 千张纸

    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 耵耳

    病名。耵,耳垢也。《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即今之耵聍栓塞。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

  • 音声之关

    古人认为悬雍垂为音声之关。故《灵枢·忧恚无言》:“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

  • 妇人婴儿方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9卷,已佚。

  •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温热药治寒证,寒象不解而更甚,这不是属于外寒之证,而是真阳(肾阳)不足的虚寒;应温补肾阳,则寒象自除。参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