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梣皮

猜你喜欢

  • 风中藏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脏。详该条。

  • 劳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十二:“脾脏中风,风与瘀热相搏,故令身体发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发,膀胱急,四支烦,小便自利,名为劳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劳黄者,四肢无力,骨节

  • 手五里

    经穴名。代号:LI13《灵枢·本输》原名五里。《圣济总录》名臂五里,《针灸资生经》又作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上臂后外侧,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肘上二寸”

  • 阴寒喉痹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 针刺手法

    简称针法或刺法。①指针刺时(包括进针、运针及出针)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方法。②专指运针时所使用的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与加强针感以及各种针刺补泻的方法。

  • 手逆注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主治癔病及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三管

    管,与脘通。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称三管。《脉经》:“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圆,针灸三管。”

  • 涂药

    外治方法。即敷药之俗称。详该条。

  • 针灸经穴模型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的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 朝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月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