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师集验方
见梅师方条。
见梅师方条。
出《新修本草》。即雄黄,详该条。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病名。又名穿腮。即骨槽风。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丁(疔)肿,灸掌后横纹后指,男左女右,七壮即差,已用得效。丁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掌后臂间穴。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等则名
病名。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属肝经,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睡不安宁,或生筋骨之间,久则危,可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参疔疮条。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
①针刺手法名。指用指甲向上或向下频频刮动针柄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感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将大指爪从针尾刮至针腰,此刮法也。”②推拿手法名。①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指面在体表上,用力作快速的推动。《保
病证名。《银海精微》谓本证有三:初生时血露入眼,以致眼生赤烂;胎毒所致,产后三、四月,两眼红赤湿烂、眵粘四眦;乳儿眼生湿烂,甚至面部亦生疵湿疮痒。三者通号胎风赤烂。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可选用小防风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九。即下搭手。见该条。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