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甘术汤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见得宜本草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周礼·天官》。指专治肿疡、溃疡、金疮、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寒热气血痰瘀食积等夹杂所致的积证。《证治准绳·杂病》:“杂积通治,万病紫菀丸、局方温白丸、厚朴丸。”参见积有关条。
病名。即宿伤。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