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和治疗原则,故名。
艾炷灸之一种。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故又称间隔灸,隔物灸。通常以生姜、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而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饮食劳倦而得。症为颈项部多处生疮,溃烂成漏,肿及胸前,状如痈疽,此愈彼起,时有脓水。治法:内服五香散,已溃者外用露蜂房散。相当于颈淋巴结核。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沉取之盛而有力,即脉形充满。《诊家正眼》:“曰章者,营气盛也,阴脉强也。”
证名。出《灵枢·大惑论》。指眼前发黑,视物昏花的症象。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或肝阳风火、痰浊上扰所致。《诸病源候论·目眩候》:“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
证名。指呕吐之物,挟有粪便。《杂症会心录·吐屎》:“……其标在胃,其本在肾,幽门失开阖之职也。……兹则阴阳错乱,清浊混淆,为医家所不及逆料者,洵为幽门无权,胃液空虚,肾水迫之,又迫而不足以敌直奔之势,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又名痧气丹、痧药、痧气灵丹、痧药蟾酥丸。蟾酥(酒烧化)27克,天麻、雄黄(水飞)、朱砂(水飞)、麻黄各108克,甘草(微炒)132克,苍术(米泔浸)90克,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见《易简方》。为罂粟壳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