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书名。52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据考证,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能就包括《本草纲目》在内。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古今医案按选

    书名。4卷。清·王士雄选辑书成于1853年。王氏在俞震编纂的《古今医案按》中选取较好的医案,分类辑录,并加按语,进一步阐明治案中辨证、处方之医理,或评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有助于读者深入体会治案的要领。

  • 俞穴

    ①即穴位。详该条。②五输穴之一。即输穴。详该条。

  • 首铅

    出《本草原始》。指初潮月经。

  • 虾蟆瘟

    病名。出《温病条辨》卷一。即时毒。见该条。

  • 洄溪脉学

    书名。原题清·徐灵胎撰。1卷。作者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虽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

  • 胯骨骱脱臼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 大楗骨

    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

  • 灶突墨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百草霜之别名,详该条。

  • 白汗

    症名。指冷汗。《素问·经脉别论》:“真虚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真气虚,心痠痛,厥气影响经脉而出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 茶黄

    病证名。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茶叶等异物的病证。《幼科铁镜》:“茶黄者,小儿胃腑积有湿热,嗜食茶叶,或嗜生米,瓦砾黄土所致,遍身皆黄而肿。”治宜清胃化湿。用平胃散加茵陈蒿、栀子。一说用青矾炒黄豆,随意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