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即敷药。详该条。
指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灵枢·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膈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颌、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正月之时,故名之曰孟春痹也。”详足少阳经筋病条。
证名。指外伤后由于气闭、气滞引起的病。多因跌扑、挤压、坠堕、打击,致使体内气机闭阻或凝滞不行所致。气闭者,可见人事不省;气滞者,可见胸胁胀闷窜痛,痛无定处,甚则呼吸牵掣作痛,心烦、气急、咳嗽,但胸腹触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因肠胃脆弱,用药失当,不胜药势,造成吐泻不止,烦躁顿乏的证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脾胃怯弱,脏腑嫩软,气血未壮,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致烦躁闷乱,或口舌麻木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随年壮。”即位于脐下4寸(中极即玉泉)旁开2.5寸处。与肠遗穴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
病证名。癖疾之一。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一。指食滞不化,积聚成癖,潜匿于右胁间者。其癖按之若无物,有时而痛,如觉有物,外症寒热如疟,多惊叫。宜以消食化癖为治。参见乳癖条。
经穴名。代号:LI4。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
见《河北药材》。即白僵蚕,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