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昼夜证象同异辨

昼夜证象同异辨

从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的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凡病昼增剧而夜安静,为阳有余,病在气分。夜增剧而昼安静,为阴有余,病在血分。昼发热而夜安静,为邪旺于气分,其病在阳。昼安静而夜发热,为邪旺于血分,其病在阴。昼安静而夜发热烦躁,为热入血室。昼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为重阳无阴。夜恶寒而昼安静,为邪旺于阴。夜安静而昼恶寒,为阴气上溢于阳中。夜恶寒而昼亦恶寒,为重阴无阳。昼恶寒而夜烦躁,饮食不入,为阴阳交错之证。

猜你喜欢

  • 鼻干无涕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七卷。肺气通于鼻主于涕,若肺脏有热,则津液干燥,所以鼻干无涕。如口干烦躁,夜卧不安者,宜木通散(木通、麦门冬、升麻、知母、犀角、甘草、杏仁、栀子仁)。

  • 女子赤白沥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赤白相兼的粘液。详赤白带下条。

  • 虚则实之

    见虚则补之条。

  • 拍蟹毒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 白蔻衣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 尺肤热

    证名。指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分的皮肤有发热感觉,即尺热。《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参见发热、尺热条。

  • 膜入瞳神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眼科易知》:“膜入瞳神者,因黑白睛上生疮而起,愈后疮痕不没,渐生翳膜,侵入瞳神,此乃肝经积热,大肠燥滞,邪热上逆所致,宜用退热饮清降其热。”参见膜入水轮条。

  • 瓶城子

    【介绍】:见朱栋隆条。

  • 癞虾蟆

    见《本草蒙筌》。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 下陵

    见足三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