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景岳全书》卷四十六。指患疮疡期间又发痉者,是一种危候。多由失血过多或热毒伤阴,筋失所养而致。证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等。宜辨证施治。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枸杞叶之别名,详枸杞条。
见《滇南本草》。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
即泄泻。《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类经》卷五:“脾肾虚寒,故为后泄。”详泄泻条。
见《闽东本草》。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即髃骨。详髃条。
病名。出《肘后方》卷四。即内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