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按弦搓摩

按弦搓摩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三种:①先运八卦,后搓儿手、前臂,经关上、关中、关下,再拿儿手摇动(见《针灸大成》卷十)。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经三关曲池再经六腑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轻关重;再用两手搓摩前臂,最后以左手捏肘,右手捏儿大指,往外摇动(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去痞块

猜你喜欢

  • 缠肠漏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为其管盘绕于肛也。”即环肛漏。参见该条。

  • 芜花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芫花、大戟、甘遂、大黄各一两,青皮(汤浸)一两半。上药醋炒,再为细末,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温酒送下。治妇人血分,四肢浮肿,脘腹气滞,不思饮食。②《普济本事方》

  • 湿疹

    病名。为风湿热三种邪气侵袭皮肤所致。主症为局部皮肤发痒、皮疹多呈对称性发生,呈多形性,如发红,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胶粘状液体,无一定的发病部位,但多发生于面部和四肢;女性的乳房和外阴,男性的阴

  • 伤寒心法要诀

    书名。3卷(即《医宗金鉴》卷36~38)。清·吴谦等编撰。作者鉴于《伤寒论》原著辞义深奥,条目繁多,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使能触类旁通,遂将总论内容、六经辨证,及伤寒常见病证,类伤寒、瘟疫、温病等,“撮其

  • 小儿白泻

    病证名,出《中藏经》。指小儿泄泻,大便稀薄而色白者。多由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水湿下注所致。其症可伴有腹胀、腹痛、唇淡等。治宜健脾利气,用白术丸(《中藏经》:白术、当归、白芍、木香,等分为末,炼蜜丸如绿

  • 土狗

    出《本事方》。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 有(mǎo 卯)刺根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无莿根,详该条。

  • 湿痹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 四诊抉微

    诊断学专著。8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虎口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

  • 五阴气俱绝

    指五脏精气衰竭。五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衰竭时,则神志活动障碍,出现转眼不视,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状。《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