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各有其分属的部位,各经脉的病变可反映到其所属部位。《素问·皮部论》:“皮有分部……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所终。”因此,皮肤上某些变异(如异常色泽、疹点、结节、
见《江西草药》。为天香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开封人,以医为业,擅长针灸,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仁宗病,侍医数进药不效,希得荐而施针刺心下包络之法治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证名。腰痛之一。见《医宗必读·腰痛》。指肾气亏损所致的腰痛。详肾虚腰痛条。
医方书。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延边分会编。全书载验方192条,方剂组成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主要介绍内、外、妇、儿、五官科的用药特点。1981年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见《闽东本草》。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症因脉治》卷一方。胆南星、制半夏、茯苓、橘红、甘草、海浮石、香附。水煎服。治闪伤腰痛,痰涎停注者。若虚寒者,加生姜、肉桂;内热者,加栀子、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壳、玄明粉。
解剖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黑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