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曼公
【生卒】:1596~1672
【介绍】:
明末清初医家。名笠,僧名独立、性易,号天外一门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识,于诗文、翰墨、篆刻、医学无不精通。明亡后寓嘉兴濮院镇行医,乡居九年后去日本,剃度为僧。宣传佛学临济宗,并行医济人,传医学于池田正直、高天漪、北山道长等人,对中日文化交流颇多贡献。池田氏曾据曼公口授,整理有《痘疹治术传》、《痘疹百死形状传》、《曼公先生痘疹唇舌口诀》等。
【生卒】:1596~1672
【介绍】:
明末清初医家。名笠,僧名独立、性易,号天外一门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识,于诗文、翰墨、篆刻、医学无不精通。明亡后寓嘉兴濮院镇行医,乡居九年后去日本,剃度为僧。宣传佛学临济宗,并行医济人,传医学于池田正直、高天漪、北山道长等人,对中日文化交流颇多贡献。池田氏曾据曼公口授,整理有《痘疹治术传》、《痘疹百死形状传》、《曼公先生痘疹唇舌口诀》等。
病名。见清·徐瑛《接骨全书》。证治参见胸骨伤条。
证同热入心包。都是热性病因高热而出现神志症状的病变。热入心包是指病变部位,热伤神明是针对神志症状。参热入心包条。
病名。①见《儒门事亲·风形》。指以手足抽动为主症的疾患。多因火盛肝旺,风动痰壅所致。症见双目上视,角弓反张,或手足颤振抽动不已,不能持物和步履,夜卧发热,遍身燥痒等。治宜平肝熄风或涌吐风痰。《罗氏会约
即小儿指掌脉纹。见《医方集宜》卷之八。“虎口乱纹多,须知气不和。色青惊积聚,下乱泻如何。青黑慢惊发,入掌内吊多。三关急通过,此候必沉疴。”
综合性医书。8卷。明·孙志宏撰。刊于1629年。本书以介绍临床各科病证证治为主,卷1~5,内科杂病,兼及五官、口齿病证;卷6~8分述幼科、妇科、外科病证,述证简要,方治详备,于诸证主方后,附有成方及简
经穴名。在腰部者称腰阳关,属督脉;在膝部者称膝阳关,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即小飞扬草,详该条。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发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是指六腑疾患取用六阳经的穴位予以治疗。亦有指取用三阳经的五俞穴者。该篇还指出,耳无所闻,目无所见者,取用听宫穴,即属本法。所谓开
【介绍】:见汪继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