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来说明脏腑相互协调的生理现象。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木)生筋,筋生心(火),
证名。指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因阳气虚衰所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闷瘄之一。系饮食不节,食积内停,以致疹难透出的证候。其症面色微黄,四肢倦怠,吞酸嗳腐,身热口燥,胸膈痞闷,甚至肚腹坚实,昏睡气急,大便不通。治宜消食透疹,用宣毒发表汤去甘草,加山楂、麦芽以消其食;莱菔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猫须草,详该条。
【介绍】:近代医家。字叔莹,浙江桐乡人。幼时随父入川从杨伯庚习医,研习《郁谢麻科合璧》,据以治疹,每获奇效。1931年与萧龙友等合资重印。谓麻疹无不涉及咽痛者,当达表透邪,不可惟务滋腻。1915年从《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指素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八风之一。指从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痛泻要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