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外治法之一。先将三棱针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使其尖端1.5厘米烧红,蘸香油,趁热刺入喉瘤体或乳蛾体。根据蛾体大小深度可达0.15~0.4公分,或停针1~2秒钟,或旋即出针。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即耳廓。详该条。
见清·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经来白色。详该条。
即拔罐法。见《外科正宗》卷二:“脑疽应用方。”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桔梗,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指生于乳晕或乳房的漏管或窦道,由乳痈、乳发、乳疽、乳痨等病深伤乳络或治疗不当,溃后久不收口所致。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提脓祛腐药,以五五丹作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乳核、乳中结核。为乳疬、乳癖、乳痨、乳岩等仅以乳房结块为早期特征的多种乳病总称。证治因病而异,详各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九。指丹毒之严重者。详丹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