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尾骨上端的外痈。因其为坐马着力之处而得名。鹳口疽大多由此转化而成。参见该条。
即阳明府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府病条。
即白金丸,见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胎前霍乱。多因孕期贪凉饮冷,饮食不洁,感受秽浊之邪,以致卒然发作,腹中绞痛,上吐下泻等。《叶氏女科证治》:“妊娠霍乱,或邪在上胃脘,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下胃脘,则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即玉泉散第二方,见玉泉散条。
骨名。胸胁众骨之统称。包括胸骨和肋骨。
病证名。指痰水蓄肺所致之哮症。《医学入门·哮》:“水哮者,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有水哮,宜水哮方。”症见咳喘哮吼,唾清稀痰沫,胸胁疼痛或见形肿呕吐等。治宜祛水饮、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急躁。《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