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强肝汤(丸)二号

强肝汤(丸)二号

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凡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车前子白术茯苓各9~15克,败酱草金银花各12~30克,茵陈9~30克,龙胆草6~12克,栀子甘草各6~9克,香橼、炒莱菔子各9~12克。水煎服,或作蜜丸。治慢性肝炎,用于湿热比较明显者,症见身重体倦,不思饮食,口干心烦小便短赤,大便溏或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濡数或弦滑。

猜你喜欢

  • 坐裆

    练功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交叉,盘膝而坐,臀部坐于足跟,上身微向前倾,两手后伸翘掌,肘微屈,两目平视。

  • 喉科紫珍集

    书名。清代作品,撰人与撰年均不详。2卷。现有两种版本,其一刊于1860年,名《经验喉科紫珍集》,又名《重录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集》,原题燕山窦氏原本,朱翔宇嗣辑。其二刊于1874年,名《喉症全科紫珍集》,

  • 梅毒咽疮

    病名。多由杨梅疮毒未尽,漫延上冲于咽所致,参见杨梅喉癣条。

  • 丁汝器

    【介绍】:见丁瓒条。

  • ①同鬲,即横膈膜。《人镜经》:“膈膜者,自心肺下,与脊、胁、腹周回相著,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使熏清道是也。”《难经·三十二难》:“……而心肺独在膈上者。”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之外,十一经都或

  • 育阴潜阳

    滋阴与潜阳相结合,治疗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头面烘热,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等症。常用熟地、枸杞、山茱萸、旱莲草等滋养肝肾之阴;用牡蛎、龙骨

  • 迎春

    出《本草拾遗》。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 米浆水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浆水,详该条。

  • 缠丝痧

    痧证之一。《异痧奇验方·缠丝痧》:“其证肚腹胀,头疼、心烦、前后心或有紫黑黄点子,用针挑破,以醋擦之即愈,如觉偏体麻木,无此点子者,即心痧子证。将胳膊弯、腿弯青筋刺出紫血,用炒盐煎汤服之。”参见痧条。

  • 胸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包括胸胁部的肋骨伤折。多因跌打、压撞所伤。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血胸及内损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