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白云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指头维穴部位。《灵枢·根结》:“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楼英注:“颡大谓额角入发际,头维二穴也,以其钳索于耳上,故名钳耳。”
证名。即阳证似阴。指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因内热过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冬瓜皮,详该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眼胞痰核、胞生痰核、胞睑肿核、眼泡痰核、目疣。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
骨名。指第3、4、5腰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腰骨,即脊骨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间骨也。”
①经穴名,代号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