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崔真人脉诀详解

崔真人脉诀详解

医灯续焰条。

猜你喜欢

  • 伤湿泻

    病证名。小儿秋季感受湿邪而引起水泻。《幼科发挥》:“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利小便,胃苓汤主之。或升麻除湿汤(升麻、柴胡、防风、神曲、泽泻、猪苓、苍术、陈皮、甘草

  • 屈肘俯掌位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 白疔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

  • 温肺散

    ①《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细辛二两,炙甘草、炮姜、五味子、茯苓各四两。为末,每服一钱匕,食后,临卧白水送下。治肺中寒,咳唾浊沫。②《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天花粉半两,炙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蜂

  • 挫伤

    病名。由于跌打、挤压、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患处疼痛、肿胀、青紫、压之痛剧,但皮肤完整无破伤;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甚则伴有内脏损伤。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

  • 胞不正

    病证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妊妇因气滞,或临产惊恐,影响胞胎转运,致胎位不正。宜舒气导滞。用紫苏饮(当归、川芎、白芍、紫苏梗叶、陈皮、大腹皮、甘草),虚加人参。并可灸至阴穴。

  • 旱葱

    见《山东中药》。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问对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从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

  • 伤娠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