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称脉痹。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而闷,肌肉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阳络脉,见该条。
夏暑炎热,感受暑邪,影响脾胃,则生内湿,出现食欲减退,倦怠乏力等症。①寒暑感冒:发热不扬,头晕恶心,恶寒无汗,宜祛暑散寒,用香薷饮。②暑热感冒。精神困倦,发热蒸蒸汗出,口渴喜饮,或烦闷喘咳,宜清热解暑
【介绍】:明代医生。字理和,潜山(今安徽潜山)人。年轻时因病弃科举之途而学医,行医五十年,在当地闻名。对贫穷人医病常不计酬。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即龙虎升降,见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黄芪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详该条。
出《儒门事亲》。即疳眼。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