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暑病

小儿暑病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重者使人卒然昏倒。暑多挟湿,除暑热见症外,还有困倦、食欲不振、呕吐、便溏、脉濡、苔腻等症状。前人治暑,有“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的经验,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常见的暑病包括有中暑伤暑暑痉暑厥。分详各条。

猜你喜欢

  • 上热衄血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膈以上蕴热所致的衄血。《证治要诀·诸血门》:“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张氏医通·衄血》:“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

  • 执着

    气功术语。原为佛教用语。指在练功过程中,片面强调和有意追求某种现象,是用意时要避免的主要倾向。执,原指固执于事物;着,为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之妄情,其义相同。气功中的执着有时也是着意、着想的总称。“着

  • 乳痨

    病名。乳疾的痨症。出《秘传外科仙方》。多由肝气郁结、胃经痰浊凝结所致。初起结核形如梅李,硬而不痛,皮色如常。数日后肿块渐大,与皮肤粘连,隐痛,皮色转微红,肿块逐渐变软成脓,脓稀呈白汁,腐肉难脱,周围皮

  • 岩鸡尾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 醒脑

    即开窍。详该条。

  • 姜子叶

    见《农村常用草药手册》。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 膹菀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 雀舌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舌上复生小舌。心经郁热也。”因所生小舌状若雀舌,故名。发于左侧者,名左雀舌;发于舌右侧者,名右雀舌。《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心膈蕴积热毒,感风热,气郁劳苦而生,或上或

  • 与囟、通。《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反上行,头项颤顶脑户中痛。”详囟条。

  • 蠲(juān捐)

    ①通捐。祛除、除去。《素问遗篇·刺法论》:“泻盛蠲余,令除斯苦。”《针灸大成》:“蠲邪扶正。”②通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