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类著作。明·龙遵敍撰。本书以“食”、“色”为纲,论述保健延年之道。如“饮食绅言”认为,养生之要应为俭食,俭食可以宽胃,宽胃可以养气,养气可以延年。“男女绅言”提出节欲是养生的重要法则之一,而诸欲之
指肝胆俱有实邪壅塞其经,甚而横逆犯脾胃。《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若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实也。”
证名。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食滞不消,气机郁阻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酸嗳腹满,不能食,黄疸鼓胀痞块,脉紧实,是食郁。”治宜消食解郁。用食郁汤,或二陈汤合保和丸等。见六郁、郁证条
丛书名。16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除引原文外,并附记出处,但不加任何按语。卷1~2《医学溯源》;卷3《伤寒提钩》;卷
见《李氏草秘》。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详头汗条。
针灸著作。1卷。金·窦杰撰。初刊于1295年。内容有标幽赋,通玄指要赋,以及有关经络循行解说、气血、流注八穴,补泻手法及针灸禁忌等方面的论述,为初学针灸的参考读物。现有《针灸四书》本。
丛书名。清·叶志诜编集。刊于1850年。全集收辑有关生理解剖著作四种。包括陈会《全体百穴歌》;沈绂《十二经脉络》,专述十二经脉起止部位及循行部位;沈金鳌《脉象统类》,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阐明
书名。2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病原、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并摘取《伤寒杂病论》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
书名。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议论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