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射工病

射工病

古病名。指射工毒虫侵入所致的疾患。《诸病源候论·射工候》:“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涧水内,……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住,其含沙射人影便病。初得时,或如伤寒,或似中恶,或口不能语,或身体苦强,或恶寒热四肢拘急头痛,骨难,屈伸张口欠,或清朝小苏,晡夕则剧,剧者不过三日,则齿间有血出,不即治杀人。又云初始证候,先寒热恶冷,欠,筋急,头痛目疼,状如伤寒,亦如中尸,便不能语,朝旦小苏,哺夕辄剧,寒热闷乱是也。始得三四日可治,急者七日皆死。……其毒中人,初未有疮,但恶风疹癝寒热,或如针刺。及其成疮,初如豆粒黑子,或如火烧,或如蠼螋尿疮,皆肉内有穿空如大针孔也。其射中人头面尤急,腰以上去人心近者多死;中人腰以下者小宽,不治亦死;虽不死,皆百日内乃可保瘥。又云疮有数种,其一种,中人疮,正黑如黡子状,或周徧悉赤,衣被犯之如有芒刺痛;其一种,作疮,久即穿陷,或镇寒热;其一种,如火炙人肉,熛起作疮,此最急,数日杀人;其一种,突起如石疖状。俱能杀人,自有迟速耳。”治用赤苋茎叶或马齿苋捣汁饮,滓涂疮上,或用升麻射干煎汤服等。

猜你喜欢

  • 产后血气痛

    病证名。指产后余血未尽,瘀阻所致的腹痛身热等症状。《肖山竹林寺妇科》:“产后血气痛,此乃瘀血未尽,腹中作痛,遍身发热,宜除去瘀血,而热自退。法用当归红花散(红花、当归、牛膝、三棱、莪术、川芎、紫菀、苏

  • 吕夔(kuí 奎)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大章;本姓承,后改姓吕。江苏江阴人。先学儒,后改学医,精心研究,博访医方,医术逐渐熟练,在当地有“吕仙”之称。江苏地区疾疫流行时,救治甚多,嘉靖时(1523~1

  • 睫毛的简称。详该条。

  • 旋覆花汤

    ①《金匮要略》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水煎顿服。治肝着,症见胸胁痞闷不舒,甚则痛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初起时欲得热饮者,并治妇人半产漏下。②《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旋覆花一两,赤茯苓、桑白

  • 脾疝

    病名。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包块。《千金要方》卷十五上:“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

  • 肘背瘤

    病名。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 荷包草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 骨热疳痨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疾日久,肌肉消瘦,两脚纤细,无力行走,而伴有潮热的证候。乃疳热伤阴,骨髓被灼所致。治宜清热消疳。用青蒿鳖甲汤。

  • 升阳益胃

    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胃失降纳之法。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临床用于劳倦伤脾,胃阳不振,表现为体重肢困、怠惰嗜卧、恶风厥冷、口苦舌燥、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等症,用升阳益胃汤等。

  • 湿毒疮

    病名。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出《外科启玄》卷八。又名下注疮。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发于小腿足踝等处。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