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三字经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毛麝香之别名,详该条。
古通泻。①排泄。《素问·五脏别论》:“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②针刺手法之一。与补相对。《素问·血气形志篇》:“然后写有余,补不足。”
书名。2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10卷,后毁于兵火,“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见《药材学》。为赤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即桑白皮,详该条。
红内红星舌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即气虚喘。详该条。
下列齿的牙床。详牙床条。
是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辨证,确定为某种病证后,根据其病因病机和脏腑所属,订立治疗原则(立法),并据以选用方药(处方)。如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乃立辛凉解表之法,处以辛凉之剂银翘散,随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