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
又称夭色。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表示胃气枯竭,脏气败坏,病情多属凶险。《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属恶色。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颏痈。见该条。
足阳明胃经之简称。详该条。
在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治疗脾胃病的药或泻下药可食远服。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炙皂角(去皮子,炙焦黄)二两,川椒一两,细辛一两半。为末,盛于胶囊中,大如指,纳入阴中。治妇人黄瘕,症见经行不利,左胁气结,阴中刺痛,淋露黄汁。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为风冲泣下之俗称。详该条。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即起坐生花,详该条。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