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肝郁。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名。生于项后发际处之疮疖。见《疡医准绳》卷三。多由内郁湿热,外受风火所致。初起形如粟米,渐大如黍豆,坚硬高起,顶白根赤,痛痒较甚,破后流少许脓液,时破时敛,缠绵难愈。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内服五味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大嘴即大眦。即大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世医出身。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著有《医学史莲园光辉》。
见鼠疫约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