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泪堂。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医林绳墨·泄泻》:“瘕泻不便,后重窘痛,此因湿热蕴积,二便不利,气滞有动于火也。宜以利气之剂兼用清凉。”参见大瘕泄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中膂俞。见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清·何谏撰。刊于1711年。本书收载我国东南方各省的草药308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草药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每药分别记述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和主治等内容。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为记
出《眼科龙木论》。即蝉蜕,详该条。
见庄复严《妇科百辨》。即经行便血。详差经条。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四时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故名。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其产生的疾病,亦随之而异,当针刺治疗时,必须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在适当的穴位上运用不同的刺法。
见《本草述钩元》。为红豆蔻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