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因咳有痰,重在咳,肺为主。急宜顺气,肺恶温燥,桔红、贝母、桔梗、桑皮、知母、麦冬、紫菀为要药。”详嗽、咳嗽条。

猜你喜欢

  • 屠燮臣

    【介绍】:见屠道和条。

  • 血寒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宫,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

  • 胸骨

    骨名。胸骨和肋骨的统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骨即骬骨,乃胸胁众骨之统名也。一名膺骨,一名臆骨,俗名胸膛。”

  • 推肠生

    指分娩时,产妇直肠脱出。见宋·陈选《妇科秘兰》。即盘肠生。详该条。

  • 类编经验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

  • 丫叉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虎口疔。见该条。

  • 正气

    ①同真气。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参见真气条。②四季正常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灵枢·刺节真邪》:“正气者,正

  • 四满丸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

  • 膜入水轮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又名膜入冰轮、膜入瞳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此因黑睛上生疮,稍安其痕不没,侵入水轮,虽光未绝,终亦难治。”参见宿翳条。

  • 俞旭光

    【介绍】:见俞启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