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温病条辨》。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
五味之一,酸为木味,入通于肝,为肝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酸入肝。”酸味药物多入肝经,有养肝、柔肝、缓急的作用,如芍药等。此外,酸味药物亦有收敛气血津精的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等,故《内经》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海,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石室秘录》卷六方。炒栀子三钱,白芍药二两,甘草、半夏、柴胡各一钱。水煎服。治火郁心痛。
出《神农本草经》。为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即祛瘀活血。详该条。
即玄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