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西洋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①又称痟中。《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赤黄者,痛中也。”②一名内消。《圣济总录》卷十三:“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内消。”③即中消。见《杂病源流犀烛
病名。干霍乱之俗称。《医学心悟·伤暑》:“谓干霍乱证,世俗名搅肠痧、乌痧胀。”详干霍乱条。
经穴名。代号KI2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二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并有第二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以及肋间神经痛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宜补肾养阴。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
全舌紫淡带青、滑润瘦小。为寒邪直中肝肾阴证。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见内经拾遗方论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真脏脉之简称。详真脏脉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产于朝鲜者,详人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