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刮肠

刮肠

病名。①即直肠泻。见《杂病广要·泄泻》:“日夜频并,饭食直过者,名曰刮肠。又《灵枢》所谓洞泄,《仓公传》迵风,皆此证也。”详见直肠泻条。②指粪便排出粘稠物。因似从肠中刮出,故名。《证治要诀》卷二:“又有内不太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下肠间津汁垢腻,名曰利肠。”宜选用白头翁汤黄芩汤芍药汤等方。参见痢疾、泄泻等条。③指诸病坏证而下脓血等秽物者。《证治要诀》卷八:“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六柱饮为稳。”参见痢疾有关条。

猜你喜欢

  • 温肺逐饮

    参见温肺条。

  • 奇方纂要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 长生草

    ①见《花镜》。为卷柏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独活之别名。各详该条。

  • 严洁

    【介绍】:见洪炜条。

  • 乳少

    见清·许廷哲《保产要旨》。即缺乳。详该条。

  • 始膏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 蟠肠生

    病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编》卷三:“问蟠肠生是何缘故,是用力过度耳,产母平日气虚,临产用力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一次如此,下次又复如此,若能等到瓜熟蒂落,焉有此怪异。”即盘肠生。详该条。

  • 循经考穴编

    针灸经脉专书。2卷。约成书于17世纪初(明末)。撰人佚名。此书专论经脉流注,对于经脉经穴进行了较详细的考证,并附人体脏腑内景图。现有1955年群联出版社的影印本。

  • 平气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青皮(去白)、鸡心槟榔各三钱,大黄七钱,陈皮(去白)五钱,白牵牛子(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生姜煎汤调下。治湿热而致的腹胀喘满,大小便涩滞。

  • 黄胖病

    见《医学正传》。即钩虫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