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汪机《痘治理辨》。即奶麻。详该条。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好黄连(去须)不计多少。研细末,剉冬瓜肉研取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如是七次,即用冬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下。治消渴。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
出《本草拾遗》。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志》。为千年健之别名。②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疏、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