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咽者,谓腹内尸虫,上食人喉咽生疮,其状或痒或痛,如甘之候。”又名尸咽喉。后人有谓:“阴阳不和,肺脾壅盛,风热毒气,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疼,如之候也,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目赤烂。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见《随息居饮食谱》。即甘蔗。详该条。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薜荔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种。①《医学入门》卷五:“痰病尤多生于脾,……留于胃脘,多呕吐吞酸,嘈杂上冲,头面烘热,名曰火痰。”②即热痰,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详该条;③即外感燥痰,见《症因脉治·痰症论》。详该条
病名。即颈椎骨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天柱骨即颈椎骨。又名旋台骨折、颈骨折、玉柱骨折。因跌打坠撞所伤。症见颈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伤部以下有麻木及知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
①见《本草纲目》。为蜈蚣之别名。②见《饮片新参》。为壁虎之处方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