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洁,虫积内生,虫毒气滞显于颜面皮肤而成。多见于儿童。面部有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白色斑片,上覆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即单纯糠疹。这些征象均可作为诊断蛔虫病的参考。
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即固真汤,见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附骨疽。详该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肘关节后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即暴聋。出《肘后方》卷六。详该条。
见率骨条。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即两目瞏瞏直视,作傍徨惊顾之状。儿在胎中,孕母骤受大惊卒恐,以致儿袭其气,生后出现目瞏,宜按胎惊治之。《儒门事亲》治一儿目瞏,目赤多泪,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泄,排出
又称含漱。用含漱药物来清洁口腔咽喉患部的方法。由于药汤清热解毒的作用,能除去腐烂组织及脓液。如麻疹过程中发生口疮,用野蔷薇根煎水含漱。又如急性扁桃体炎,用风化硝、白矾、食盐各3克,加水一杯,煎沸,候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