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集验拔萃良方》。为丹参之处方名,详该条。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病名。又称痧气、痧胀。见《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详痧气条。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之一。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参见通睛条。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热熏于肺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用清肺饮。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热流于下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
医经类著作。任应秋著。此书概括作者多年研究《内经》之心得。对什么叫《黄帝内经》、《内经》成书时代、《内经》所引古代文献、《内经》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议论恢宏,不乏精辟之论见。
书名。4卷。清·高砚五编,刊于1887年。砚五先世高锦龙,尝以《本草纲目》绘图屡经翻刻,已失其真,乃撰《本草图经》一书,逐种考订。书成后,旋毁于战火,仅余草部百十种药物。作者以此为基础,再加编绘而成此
【介绍】:见雷丰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