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大便秘结由于脾虚而致者。《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夫弦乃肝脉,缓属
【介绍】:见陶华条。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初生着噤。简称噤。《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初生,口里复结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儿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于胎时,热入儿脏,心气偏受热故也。”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北梦琐言》记载:一富商中夜暴死,梁为诊脉,认为是食物中毒。询问后,知为半夏中毒,为捣姜汁抉齿灌之,半日而愈。
推拿穴位名。详总筋条。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