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是心的苗窍,心的病证往往可以从舌反映出来。如心经有热,则舌尖红、舌糜烂;心神有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马莳注:“舌为心之苗,故心主舌。”参见心主舌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之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之症,诸经皆有,主热者多。”在外感门,有表热、里热、半表半里热,有气分热、血分热,有余热未尽,汗下太过等多种。详见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窦杰条。
病名。即经行情志异常。详该条。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风热积于胸膈或酒色郁怒所致。其状喉上下左右红紫肿痛,或帝丁焦黑腐烂,颈项浮肿,痰涎壅塞,声响如潮,气急发喘,眼目直视,额上有汗如珠,身汗如雨,或泄泻清水,四肢厥冷,或腰胁疼痛
病名。《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上生菌,此恶症也。初起如豆,渐大如菌,疼痛红烂,由心脾热毒所致。”即舌癌。参见舌岩条。
见《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
综合性医书。24卷,补遗1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1~3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外缠喉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