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耳中疳臭。多由湿热相搏,上冲于耳而成。治宜清热燥湿,用交感丹(《证治准绳》:香附子、茯神、黄连、桂心、甘菊花)。参见脓耳条。
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症见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治疗原则宜育阴
见神光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即医界。
即接产。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肉苁蓉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即隔饼灸,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