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兰台轨范》卷七。即半夏汤第一方,见半夏汤条。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唇胗、唇疡。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可流黄水,或痒或痛。治宜清解脾胃郁热。内服泻黄散加减,外以黄柏、野蔷薇根等分为末,水调敷唇部,或熬汁浓缩成膏涂搽。②由伤
尿道外口。
见《湖南药物志》。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3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三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滞产,便秘,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薤白之别名,详该条。
一般多指阳萎症的病机。证治同肾阳虚,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即龈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