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井疽

井疽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胸,名曰井疽。”又名胸发穿心冷瘘慢心锐毒心漏穿心毒井泉疽穿心疔。为痈疽生于胸部鸠尾穴(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中庭穴(膻中穴下一点六寸)或两者之间。多为心经火毒而发。初起如豆粒,逐渐出现肿痛,色变红肿高突等阳证表现,甚而可见心烦肌热,唇干舌燥,渴思冷饮等热毒之证。治宜参见外痈疔疮。如初起如豆粒,皮色不变、积久渐大,黑陷平塌,多为冷气攻心而发。久则穿溃成瘘,食少倦怠,精神恍惚,乃毒邪积久,犯心及肾,属无头疽范畴。宜温补托毒,补肾阳为主,外治参见无头疽、瘘及溃疡各条。

猜你喜欢

  • 目视一物为两候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凡人脏腑不足,精虚而邪气乘之,则精散,故视一物为两也。”即视歧,详该条。

  • 气滞腹痛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腹痛门》。指气机结滞所致的腹痛。详气结腹痛条。

  • 洟(yí 夷)

    古作(tì涕)。同涕。《礼记内则》:“不敢唾洟。”涕本又作洟(《释文》)。《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涕甚曰洟”,指鼻涕增多者。

  • 全生指迷方

    方书名。又名《济世全生指迷方》。3卷。宋·王贶撰于12世纪初。明代以后原书失传。今本4卷,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而成。卷1为诊脉法;卷2~4为寒证、热证、风湿、疟疾、痹证、劳伤等2

  • 眼楞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 小腹结痛

    证名,见《华氏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治》。结,指邪气结聚,亦有作急结解。小腹结痛,可见于下焦多种疾患,如瘀结膀胱,寒凝下焦,滞积肠腑及邪气入肾与血室等。

  • 济世养生集医方

    见济世养生集条。

  • 肾恶燥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为水脏,主藏精、主津液;燥则阴津受伤,肾精耗损,甚则骨髓枯竭,故有肾恶燥之说。

  • 九号坎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阿魏丸,见该条。

  • 益母艾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益母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