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手足热而心情烦躁。见《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可见于骨蒸、虚劳等。详手心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凡外来邪气(六淫、疫疠、饮食积滞)客于人体,应当驱除。如疏风、散寒、清暑、祛湿、消导等法。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若连萃而相生相聚者,不是星。盖星不能大,大而变者亦不是。”即银星独见。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因火毒攻目,瘀滞已甚,血胀无所从出,遂致壅遏于白睛而成。《张氏医通》卷八:“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盖定乌珠者,又有大眦内近鼻柱处胀出一片,如皮如肉,状似袋者。”治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解剖名。见《银海指南》卷二。即下睑。详该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伤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