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陈皮、姜半夏、茯苓、威灵仙各一钱,制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各八分,青皮、槟榔各六分,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饥时服,渣再煎服。治疟疾
【介绍】:见计楠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风齿候。头面有风,阳明之脉虚,风乘虚随脉流入于齿者,则令齿有风,微痛而根浮也。”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无比散,见该条。
【介绍】:三国魏针灸医生。高句骊国(今朝鲜)人。佚名。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其妙如此。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面骨之一。即鼻软骨。此骨系附鼻孔外壁,居鼻骨之下,计一对,因其形如介壳,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