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九窍出血

九窍出血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感受疫疠中毒所致。一般宜内服侧柏散,外用百草霜、油发灰、龙骨末,或吹入或掺之。如因猝然惊恐见此,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发灰治之;如感受疫疠者宜清疫解毒;中毒出血者,宜审因施治。参见大衄、衄血、中毒等有关条目。

猜你喜欢

  • 老妇行经

    指妇女年过五十岁后,仍然行经者。如身体无病为气血盛实有余。若经来较频,或一月二、三次,血量反见增多者,属于病态。多因气虚,肝肾不足,冲任虚损,血失统摄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大补肝肾。方用安老汤,并应注意

  • 出针法

    指将针从刺入的穴位内拔出的方法。一般是左手持消毒干棉球按于针旁皮肤上,以右手轻转针体,缓慢外提,逐步退出。避免快速猛抽,以防出血和遗留疼痛。如出现弯针或折针者,处理方法见各该条。

  • 海蕉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 至虚有盛候

    见《顾氏医镜》。指虚弱证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出现类似盛实的假象。如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的虚证,病甚则见胀满不食,气郁不舒,二便不利等盛候。参见真虚假实条。

  • 舌横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

  • 败疵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又名改訾。《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灸之。”泛指发于胁部之痈疽。证治见胁疽条。

  • 干疥

    病名。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称“乾骚”。由于肺经燥气偏盛所致。皮损粗糙干枯,瘙痒,搔之有白屑脱落。治宜内服消风散,外搽润肌膏。

  • 丁子香

    见《齐民要术》。为丁香之别名,详该条。

  • 针柄灸

    即温针灸,见该条。

  • 棉子

    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