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指肺肾虚寒。肺属金,肾属水。生理上互相资生,病理上互相影响。两脏虚寒,临床表现为咳嗽,吐痰稀白,喘促,畏寒肢冷,腰膝冷,浮肿。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指治疗痹症时,将针烧红,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意与劫刺同,参见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五官之一。即眼。为视觉器官。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灵枢·大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小儿推拿方法。《小儿推拿广意》:“脐上,运之治肚胀气响。”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利叶之别名。详该条。
痰症之一。指因痰火而致烦躁的病证。《万病回春·痰饮》:“痰燥者,痰火作热烦躁也。”方用加减温胆汤等。参见痰躁、痰证条。